5月30日,武漢經開區中國電子云數字經濟創新中心C座一樓,中國電子云武漢可信智算中心,兩排黑色外觀的機柜內是服務器集群,24小時高速運轉。
“正式投用兩個多月,算力使用率達100%。考慮仍有不少算力申請在排隊,公司正在評估啟動二期算力建設。”中電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國電子云”)智算產品研發總監羅???/span>介紹。
據悉,中國電子云是中國電子旗下唯一云計算品牌,為國家重大工程、政府及關鍵行業提供數據時代的高安全數字基礎設施。其已參與全國多個省市縣區、中央企業以及關鍵行業等500余家客戶的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工作。
▲位于武漢經開區的中國電子云研發基地
去年底,中國電子云可信智算中心簽約落戶武漢經開區,將分三期建成500PFLOPS算力規模。今年3月,項目首期規劃建設100P智能算力正式投入運營,目前已為人工智能企業、大模型廠商、高??蒲袡C構等近十家不同領域的科研院所和企業,提供智算服務。
100P算力是什么概念?計算速度達每秒10億億次,相當于5萬臺計算機的集合運算能力。比如在科研場景,天文學家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征星體,使用普通算力,一般耗時需四五個月,而采用100P智能算力的情況下,僅需一兩分鐘。
▲工程師正在巡控服務器機房并進行調試
據介紹,該智算中心以中國電子云CECSTACKV5一體化算力平臺為支撐,實現多元異構算力的統一管理和調度,“是國內為數不多在同一生產環境下,同時提供智算和超算等多樣性算力的公共服務平臺。用戶使用算力,就像在家打開水龍頭一樣,方便、快捷、成本低。”羅海俊表示,數字經濟時代,算力激活新質生產力,正成為像水和電一樣的公共資源,賦能千行百業。
在距離中國電子云武漢總部一千公里外,一家垂直領域類大模型搭建、訓練、調度與商業化模式的廠家,使用武漢中國電子云可信智算中心算力服務、人工智能訓練軟件等后,在相同的硬件環境下,迭代速度提升2-3倍,大幅縮短了研發周期和成本。
“公司在武漢建設智算中心和運營中心的選擇是明智的,在此訓練的大模型,應用場景已遍布全國各地。”在中國電子云助理總裁、湖北省公司董事長胡超看來,中國電子云在全國70多座城市有項目合作,選擇將總部落戶武漢經開區,看中的正是武漢的人才優勢和豐富的應用場景。
▲中國電子云技術人員正在工作
他介紹,武漢數百名研發團隊,幾乎全部來自在漢高校,公司在武漢經開區已相繼落地城市大腦、數字政務服務中心、智慧社區等多元場景應用,正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。
數據和算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。近年來,武漢經開區大力推進大算力資源積累,重視大數據資源共享,不斷推進應用場景拓展,先后建設環太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、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等,已集聚40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,開放百余個數字經濟應用場景,數字經濟產值破千億元。
轉載自武漢經開區